0300-495381093
12596803791
千古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07/321~361/379),字逸少,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历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参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和王会稽。
王羲之像传说王羲之爱鹅,他为山阴羽士写《道德经》,山阴羽士最后以群鹅送他,还传说他以一百钱为价格为蕺山老姥在扇上题字,等等。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听说唐太宗收有3600帖王羲之的书法。褚遂良编的《右军书记》《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共有465帖。
宋朝时《宣和书谱》纪录,内府所藏有243种。王羲之书法有二十多件墨迹留存于世。《快雪时晴帖》为素笺,有七寸一分高,宽四寸六分,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人们传说是王羲之的真迹,被清高宗弘历视为“三希”之首,实际上这本素笺为旧摹素笺墨迹本。此帖所用书法为行草,共4行,有28个字。书势端庄,运笔流通,神完意足。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行书,三帖均为行书,书风各有特色,沉静秀雅、姿态多变。《姨母帖》《初月帖》现在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这两本帖是唐代武则天时所刻《万岁通天帖》中的第一、第二帖。在这两种尺牍中,《姨母帖》中的字体圆浑凝重,用笔苍劲有力,仍保留着一些隶书气势派头,属于古质一路。
《初月帖》或许是王羲之晚年所作,以中锋为主,显得跌宕有致,妍媚潇洒。羲之书扇图/(日)如拙《丧乱、二谢、得示三帖》由三帖合成,唐摹双钩填墨,相传唐代鉴真僧人东渡时被带到日本,现被日本视为国宝,收藏于国宝室。
作品或许是王羲之50岁时所写,《墨林快事》中纪录它时写道:“寄巧于拙,藏老于嫩,有不行尽之妍。”《上虞帖》所用的字体是草书,字体笔势灵动,遒润多姿,结字布白,信手写成。快雪时晴帖/东晋王羲之《寒切帖》现在被收藏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为唐代摹本,字体圆润流通,天趣流溢,有从容不迫之感,应该是王羲之中晚年的草书气势派头。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东晋王羲之《上虞帖》为唐摹麻纸本,现在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此帖的铭填也极其精致,其草法灵动绰约,劲拔遒丽。《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所以被取名为《十七帖》。该帖共收纳了书札28通,共107行,942字,字笔笔送到,体势雄健,字与字之间基础不以牵线相属,但却气势连贯,法度精严、点画明白的用笔特点于字体之间。
至于王羲之的楷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都有其刻本流传于世,为小楷的上乘范本。《兰亭序》是王羲之流传后世的诸种书迹法帖中声誉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部作品。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其时担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绍兴兰亭主持祓禊大礼,并为它献诗。听说其时王羲之在写此文时正是酒酣兴逸之时,厥后他再写时都不及原作。王羲之对这篇《兰亭序》也极为喜欢,传到七代孙智永手中,厥后智永在临死时,又交给了辩才,据唐何延之《兰亭记》纪录,是唐太宗下令监察御史萧翼才要到了这篇《兰亭序》,厥后太宗死后,这篇《兰亭序》便作为陪葬品埋于昭陵,于是真迹便在人间消失,幸亏唐太宗生前曾命虞世南、欧阳询、冯承素、褚遂良、赵模等钩摹《兰亭序》,作为奖品犒赏给身边的大臣。
十七帖/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一共有28行,共324字。它的章法十全十美,笔画粗细多变,运笔藏露相间,字形疏密相掺,连墨气也忽淡忽浓。整篇作品具有蕴藉和谐的节奏韵律,“遒媚劲健,旷世所无”,最 能体现二王时代书法艺术所到达的最高境界。
宋代米芾曾有一句诗:“之字最多无一似。”确实是这样,在《兰亭序》中的二十几个“之”字,七个“不”字,虽然均为一字,但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写法,笔法结构千变万化,令人赞不停口。唐僧怀仁在《圣教序》中也收集了《兰亭序》中的不少字。
此帖的摹刻传本不知道有几多,但在这些摹刻传本中最著名的要算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所摹的“神龙半印本”以及传为欧阳询拓临的定武刻本。上虞帖(唐摹本)/东晋王羲之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事者副将也,结构者盘算也,飏笔者休咎也,收支者命令也,屈行者杀戮也……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思静思,预想字形巨细、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南北朝庾肩吾《书品》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范。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
张光阴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光阴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光阴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光阴过之。羊欣云: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东晋王羲之右军此三帖真可谓运笔以心,笔随心转,是以沉痛布于纸上,哀切见于胸中,忘人我之双敛,得天地之平允,风华旷世,诚夺天地造化之神品。姨母帖/东晋王羲之右军此帖端庄重实,圆浑健劲,足见右军笔法。
寒切帖/东晋王羲之右军此帖丰润遒美,痛快淋漓,娄坚所谓:“寻绎再三,往往得其逸趣,真所谓从容中道者。”兰亭序/东晋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身世世家,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其章法张芝,正法钟繇,推张迈钟,其字“矫若惊鸿,翩若游龙”,故被奉为“书圣”,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序》为 右军的代表作,堪称行书第一,信然。视此帖为艺术宝库中奇葩。
原帖已佚,今所传者乃唐人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所临最为得神。书法最早的真迹 宣和书谱》中歌颂陆机擅长章草字体,“笃志儒学,无所不窥,书特余事耳”,并说他用章草字体书写了《平复帖》,用行书字体写了《想望帖》。如今《想望帖》已佚失,只有《平复帖》留存于世。米芾的《书史》中纪录了它的流传历程,唐末被殷浩、梁秀所藏,宋初先被王溥所藏,厥后又落到了李玮手中,最后被藏入宣和内府。
《宣和书谱》中纪录,明万历年间此帖被韩世能收藏,厥后又归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又纪录此帖在清朝时被冯铨收藏,厥后又落入梁清标、安岐手中,后又被收藏于乾隆内府,后被乾隆赏给了结婚王。
民国时它又先后被溥心畲、张伯驹收藏,张氏于1965年将此帖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西晋陆机曹真碑/三国·魏 《曹真碑》道光二十三年出土西安南门外,今存北京。此碑结体疏朗方正,已开晋唐隶书之眉目,而颇含楷意,真魏碑佳作。平复帖(局部)/西晋陆机陆机,字士衡,晋吴郡人,乃吴都督陆抗子,吴灭,入洛阳,受成都王重用,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后因兵败被杀。
文笔特殊,所作《文赋》甚为世人推重。其书善章草。此帖为介乎章草和今草之间的过渡性书体,秃颖劲毫,笔意生动,气势派头质朴,足堪传世之真迹。
顿首州民帖/西晋卫瓘 卫瓘的《顿首州民帖》,被《淳化阁帖》《大观帖》先后收录,约莫是他留存于世的唯一书迹。此帖字体流通妍美,但仍保留着章草格式。七月帖/西晋索靖 索靖对章草、八分极为醒目,甚至可与卫瓘相媲美。《宣和书谱》对索靖的先容颇为有趣:“(靖)以章草名动一时,学者宗之。
如欧阳询以翰墨自名,未尝妄许可,路见靖碑,初过而不问,徐视乃得之,至卧碑下,不忍去。”《淳化阁帖》收录有其章草《七月帖》《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等。(素材图片泉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检察)学习更多绘画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
一直是你绘画路上的良师益友,简朴而有趣。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www.yanjibudaoweng.com